中文名:長頭篦鮫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前部縱扁,後部側扁;體柔軟。吻長,寬而扁,約為眶間隔的2倍;口前吻長大於口寬。眼中大,背位,眼徑約為眶間隔的1/2倍,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。前鼻瓣三角形突起。口較寬,弧形;唇褶發達;齒細小密列,上下頜齒同型,具3-5齒尖,上頜齒數36-44,下頜齒數31-44。噴水孔中大,位於眼後角。背鰭2個,狹小,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二背鰭基底;第一背鰭稍小於第二背鰭,起點位於腹鰭基底末端稍前;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中部相對;胸鰭寬大,前緣與後緣圓凸,外緣長小於吻長;臀鰭基底長,距尾鰭比距腹鰭近;尾鰭長但窄,尾椎軸低平,上葉發達;尾鰭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,中部低平,與後部間有一缺刻,後部低平而與上葉相連。體一致為灰黑色,腹面較淡,各鰭緣和鰓孔均黑色。
- 棲所生態:深海魚類,可能為底棲性,生態習性不甚明瞭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包括塞昔爾群島、台灣、菲律賓、日本及澳洲等。台灣分佈於東北部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主要以底拖網捕獲,一般以下雜魚處理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長頭篦鮫
- 學名:Apristurus longicephalus
- 台灣俗名:沙魚
- 大陸名:長頭光尾鯊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前部縱扁,後部側扁;體柔軟。吻長,寬而扁,約為眶間隔的2倍;口前吻長大於口寬。眼中大,背位,眼徑約為眶間隔的1/2倍,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。前鼻瓣三角形突起。口較寬,弧形;唇褶發達;齒細小密列,上下頜齒同型,具3-5齒尖,上頜齒數36-44,下頜齒數31-44。噴水孔中大,位於眼後角。背鰭2個,狹小,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二背鰭基底;第一背鰭稍小於第二背鰭,起點位於腹鰭基底末端稍前;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中部相對;胸鰭寬大,前緣與後緣圓凸,外緣長小於吻長;臀鰭基底長,距尾鰭比距腹鰭近;尾鰭長但窄,尾椎軸低平,上葉發達;尾鰭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,中部低平,與後部間有一缺刻,後部低平而與上葉相連。體一致為灰黑色,腹面較淡,各鰭緣和鰓孔均黑色。
- 棲所生態:深海魚類,可能為底棲性,生態習性不甚明瞭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包括塞昔爾群島、台灣、菲律賓、日本及澳洲等。台灣分佈於東北部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主要以底拖網捕獲,一般以下雜魚處理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14_001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吳(2002)碩士論文;FAO Species Catalogue, Vol.4 Sharks of the world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