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大眼海鰱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,體稍高。眼徑較吻長。口稍上位;下頜較突出,上頜向後延長,接近眼後緣。具喉板。體被大而薄的圓鱗,腹部無稜鱗;側線直走,側線鱗數36-40。背鰭在體被中央,最後一鰭條延長為絲狀;腹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下方;臀鰭前半部鰭條較後半部鰭條為長。體背部、青灰色,腹部銀白色,吻端青灰色,各鰭淡黃色。背鰭與尾鰭邊緣暗。
- 棲所生態:生活於暖水域沿近海,以小型游泳動物為食,對環境適應力強,可利用泳鰾來當作輔助呼吸器官,並常可溯入淡水之中,各河川之下游及河口常可發現。
- 地理分佈:廣泛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由紅海到社會島,北至韓國,南到澳洲。台灣各地均可發現,以南部地區較多。
- 漁業利用:全年皆可發現,夏季較多,南部河口區及沙泥質海岸較盛產。圍網、近海拖網、流刺網均可捕獲。肉質不佳而多刺,多製成鹹魚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大眼海鰱
- 學名:Megalops cyprinoides
- 台灣俗名:海菴
- 大陸名:大海鰱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,體稍高。眼徑較吻長。口稍上位;下頜較突出,上頜向後延長,接近眼後緣。具喉板。體被大而薄的圓鱗,腹部無稜鱗;側線直走,側線鱗數36-40。背鰭在體被中央,最後一鰭條延長為絲狀;腹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下方;臀鰭前半部鰭條較後半部鰭條為長。體背部、青灰色,腹部銀白色,吻端青灰色,各鰭淡黃色。背鰭與尾鰭邊緣暗。
- 棲所生態:生活於暖水域沿近海,以小型游泳動物為食,對環境適應力強,可利用泳鰾來當作輔助呼吸器官,並常可溯入淡水之中,各河川之下游及河口常可發現。
- 地理分佈:廣泛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由紅海到社會島,北至韓國,南到澳洲。台灣各地均可發現,以南部地區較多。
- 漁業利用:全年皆可發現,夏季較多,南部河口區及沙泥質海岸較盛產。圍網、近海拖網、流刺網均可捕獲。肉質不佳而多刺,多製成鹹魚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64_001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