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長鯙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魚體極度延長;肛門遠遠位於魚體長中央點之前。眼較接近吻部尖端,眼睛到嘴角的距離較大;上、下頜等長。齒為尖牙狀;上頜側邊及下頜前端的頜齒二列;頜間齒最為尖長,可倒伏,約有4個;鋤骨齒單列,約僅有3個。前鼻孔管狀,後鼻孔有突起的邊緣。脊椎骨數189-191。體色為單純的褐色;浸泡福馬林後標本呈灰褐色,魚體腹側顏色較淡。背、臀、尾鰭邊緣為黑色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沿岸砂泥底之鹹水或河口附近半淡鹹水海域。其生命力強,有時在底拖網下雜漁獲中仍可發現本種個體存活,並四處鑽動,其尖牙仍然具有攻擊傷害性。棲息的水層較深,由50-300公尺。嗜食底棲性魚類。在海底時有將頭部仰起抬高的行為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由東非、紅海至西太平洋。在台灣見於底拖網漁船作業的海域,如東港、台南、梧棲、宜蘭大溪、南方澳等地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多為底拖網漁業所捕獲。供食用,或是當作下雜魚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長鯙
- 學名:Strophidon sathete
- 台灣俗名:錢鰻、薯鰻、虎鰻
- 大陸名:長尾彎牙海鱔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魚體極度延長;肛門遠遠位於魚體長中央點之前。眼較接近吻部尖端,眼睛到嘴角的距離較大;上、下頜等長。齒為尖牙狀;上頜側邊及下頜前端的頜齒二列;頜間齒最為尖長,可倒伏,約有4個;鋤骨齒單列,約僅有3個。前鼻孔管狀,後鼻孔有突起的邊緣。脊椎骨數189-191。體色為單純的褐色;浸泡福馬林後標本呈灰褐色,魚體腹側顏色較淡。背、臀、尾鰭邊緣為黑色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沿岸砂泥底之鹹水或河口附近半淡鹹水海域。其生命力強,有時在底拖網下雜漁獲中仍可發現本種個體存活,並四處鑽動,其尖牙仍然具有攻擊傷害性。棲息的水層較深,由50-300公尺。嗜食底棲性魚類。在海底時有將頭部仰起抬高的行為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由東非、紅海至西太平洋。在台灣見於底拖網漁船作業的海域,如東港、台南、梧棲、宜蘭大溪、南方澳等地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多為底拖網漁業所捕獲。供食用,或是當作下雜魚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73_049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A review of muraenid eels (Family Muraenidae) from Taiwan with descriptions of twelve new records. Zoological studies 33(1):44-64(Chen, Shao & Chen, 1994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