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花蓮小砂�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,腹部略圓,具稜鱗,17-18+ 12-13個。脂性眼瞼發達,幾完全覆蓋住眼睛。口小,前位;上下頜約等長;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。鰓蓋光滑;下枝鰓耙數51-66。體被細薄圓鱗,極易脫落;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可能不在中央部位中斷,或上下部份在中央部作重疊;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;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。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,具軟條17-19;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,具軟條19-20;腹鰭軟條8;尾鰭深叉。體背部青綠色,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;鰓蓋末緣具不明顯黑斑。背鰭淡黃,前端基部具黑點;尾鰭淡黃,上下葉或具黑緣,且末端具大塊黑斑;胸鰭淡黃;餘鰭淡色。
- 棲所生態: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。群游性。以浮游生物,如矽藻、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西太平洋區之台灣東部海域,或向南至香港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本種魚產量並不大,常混於底拖漁獲中,可生鮮、乾製或醃漬出售。主要漁法為流刺網、圍網與拖網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花蓮小砂�
- 學名:Sardinella hualiensis
- 台灣俗名:青鱗仔、鰮仔、沙丁魚、扁仔、扁鰮
- 大陸名:花蓮小沙丁魚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,腹部略圓,具稜鱗,17-18+ 12-13個。脂性眼瞼發達,幾完全覆蓋住眼睛。口小,前位;上下頜約等長;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。鰓蓋光滑;下枝鰓耙數51-66。體被細薄圓鱗,極易脫落;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可能不在中央部位中斷,或上下部份在中央部作重疊;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;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。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,具軟條17-19;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,具軟條19-20;腹鰭軟條8;尾鰭深叉。體背部青綠色,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;鰓蓋末緣具不明顯黑斑。背鰭淡黃,前端基部具黑點;尾鰭淡黃,上下葉或具黑緣,且末端具大塊黑斑;胸鰭淡黃;餘鰭淡色。
- 棲所生態: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。群游性。以浮游生物,如矽藻、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西太平洋區之台灣東部海域,或向南至香港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本種魚產量並不大,常混於底拖漁獲中,可生鮮、乾製或醃漬出售。主要漁法為流刺網、圍網與拖網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91_017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中國動物誌-鱘形目;海鰱目;鯡形目及鼠鱚目(張, 2001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