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台灣石�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略側扁,腹部略圓。頭中大而尖。吻圓鈍而前端稍突出。口略寬,位於吻位下位,成圓弧形。唇稍厚,上唇包住上頜,下唇則與下領前端分離,左右的唇褶略有間隙。咽頭齒3列,齒式5.3.2—2.3.5。有鬚2對,頜鬚略長於吻鬚。體被圓鱗;側線完整而沿體側中央直走;側線鱗數39-42。各鰭均無硬棘,背鰭軟條 3(不分枝軟條)+ 8(分枝軟條);臀鰭 3(不分枝軟條)+ 5(分枝軟條)。雌、雄魚的吻部皆具追星,但雄魚的體型較小;雌魚的臀鰭較雄魚略為尖長。體呈黃綠色,腹部略白,體側具7條黑色橫帶,尤以幼魚最為明顯,成魚體色逐漸變暗,橫帶亦漸不顯,如死亡後,體色變化甚大,斑紋亦不清楚;背鰭及臀鰭鰭膜淡黃色而具數條黑褐色橫斑;胸鰭、腹鰭及尾鰭淡黃色。
- 棲所生態:初級淡水魚。喜歡棲息於水流湍急、較高溶氧的溪流及較清澈的深潭底層中。成魚白天較常躲藏於石縫之中,夜間才出來覓食,幼魚則終日在沿岸、石頭間或巖壁上穿梭覓食。雜食性,主要攝食石頭上的藻類及水生昆蟲。
- 地理分佈:台灣的特有種,普遍分佈於西部各河川。
- 漁業利用:本省河川之遊釣魚類。紅燒或油炸皆宜,唯繁殖季節時,魚卵具毒性,如果不小心誤食,會引起腹瀉、頭暈、嘔吐等症狀,應避免食用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台灣石�
- 學名:Acrossocheilus paradoxus
- 台灣俗名:石斑、石�、秋斑
- 大陸名:石賓光唇魚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略側扁,腹部略圓。頭中大而尖。吻圓鈍而前端稍突出。口略寬,位於吻位下位,成圓弧形。唇稍厚,上唇包住上頜,下唇則與下領前端分離,左右的唇褶略有間隙。咽頭齒3列,齒式5.3.2—2.3.5。有鬚2對,頜鬚略長於吻鬚。體被圓鱗;側線完整而沿體側中央直走;側線鱗數39-42。各鰭均無硬棘,背鰭軟條 3(不分枝軟條)+ 8(分枝軟條);臀鰭 3(不分枝軟條)+ 5(分枝軟條)。雌、雄魚的吻部皆具追星,但雄魚的體型較小;雌魚的臀鰭較雄魚略為尖長。體呈黃綠色,腹部略白,體側具7條黑色橫帶,尤以幼魚最為明顯,成魚體色逐漸變暗,橫帶亦漸不顯,如死亡後,體色變化甚大,斑紋亦不清楚;背鰭及臀鰭鰭膜淡黃色而具數條黑褐色橫斑;胸鰭、腹鰭及尾鰭淡黃色。
- 棲所生態:初級淡水魚。喜歡棲息於水流湍急、較高溶氧的溪流及較清澈的深潭底層中。成魚白天較常躲藏於石縫之中,夜間才出來覓食,幼魚則終日在沿岸、石頭間或巖壁上穿梭覓食。雜食性,主要攝食石頭上的藻類及水生昆蟲。
- 地理分佈:台灣的特有種,普遍分佈於西部各河川。
- 漁業利用:本省河川之遊釣魚類。紅燒或油炸皆宜,唯繁殖季節時,魚卵具毒性,如果不小心誤食,會引起腹瀉、頭暈、嘔吐等症狀,應避免食用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96_001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(陳及方, 1999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