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團頭魴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高而側扁,外觀輪廓似菱形,頭後背部顯著隆起。腹面自腹鰭至肛門具一肉稜。頭短小,尖突。口小,前位,斜裂。咽頭齒3列,齒式5.4.2-2.4.5。鰓耙數13-17。體被中大型圓鱗。側線完全,沿體側稍下彎而呈淺弧狀直走,側線鱗數50-58。背鰭硬棘 III,分枝軟條 7;臀鰭 3(不分枝軟條)+27-32(分枝軟條)。體呈銀灰色,背側灰黑色,腹側灰白色。體側鱗片邊緣灰黑色而形成數條縱紋。
- 棲所生態:棲息於中下層水草繁生的靜止水域,江河或湖泊都能生長繁殖。草食性,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原分佈於中國大陸,而後台灣引進養殖之魚種。目前南部水庫、溝渠、水塘尚有少數自養殖池逃逸之族群。
- 漁業利用:早期由大陸引進養殖之魚種,在大陸為經濟價值高之魚種,本省現較少養殖,目前南部水庫、溝渠、水塘尚有少數自養殖池逃逸之族群。肉質細嫩,富含脂肪,味尚鮮美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團頭魴
- 學名:Megalobrama amblycephala
- 台灣俗名:武昌魚
- 大陸名:團頭魴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高而側扁,外觀輪廓似菱形,頭後背部顯著隆起。腹面自腹鰭至肛門具一肉稜。頭短小,尖突。口小,前位,斜裂。咽頭齒3列,齒式5.4.2-2.4.5。鰓耙數13-17。體被中大型圓鱗。側線完全,沿體側稍下彎而呈淺弧狀直走,側線鱗數50-58。背鰭硬棘 III,分枝軟條 7;臀鰭 3(不分枝軟條)+27-32(分枝軟條)。體呈銀灰色,背側灰黑色,腹側灰白色。體側鱗片邊緣灰黑色而形成數條縱紋。
- 棲所生態:棲息於中下層水草繁生的靜止水域,江河或湖泊都能生長繁殖。草食性,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原分佈於中國大陸,而後台灣引進養殖之魚種。目前南部水庫、溝渠、水塘尚有少數自養殖池逃逸之族群。
- 漁業利用:早期由大陸引進養殖之魚種,在大陸為經濟價值高之魚種,本省現較少養殖,目前南部水庫、溝渠、水塘尚有少數自養殖池逃逸之族群。肉質細嫩,富含脂肪,味尚鮮美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96_019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