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粗首鱲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,腹部圓,無肉稜。頭較大。吻略突。眼中大,上位。口斜裂,上頜骨末端可達眼中部下方,雌魚口裂稍大於雄魚。無鬚。體被中大型的圓鱗;側線完全而向下彎曲,側線鱗數48-55;背鰭前鱗24-27。各鰭均無硬棘,背鰭軟條3(不分枝軟條)+ 7(分枝軟條);臀鰭3(不分枝軟條)+ 9(分枝軟條);腹鰭 1(不分枝軟條)+7(分枝軟條);成熟雄魚的臀鰭末端游離呈條狀。體背側灰綠色,體側及腹側銀白。雄魚體側的有10條具藍綠色光澤之橫帶,幼魚及雌魚不顯。繁殖期時,雄魚有追星出現。
- 棲所生態:初級淡水魚。喜好棲息於水流較緩的潭區或淺灘。幼魚為雜食性,以藻類、水生昆蟲及有機碎屑為食;成魚為偏肉食性,以水生昆蟲、小魚及小蝦等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台灣的特有種,原產於除花東兩地外之河川及溪流中,近來因被放流而普遍分佈於花東各大河中。
- 漁業利用:為台灣河川最主要的溪釣種類之一。食用魚,油炸或紅燒皆宜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粗首鱲
- 學名:Zacco pachycephalus
- 台灣俗名:溪哥仔(幼魚及雌魚)、紅貓(雄)、苦槽仔、闊嘴郎
- 大陸名:粗首鱲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,腹部圓,無肉稜。頭較大。吻略突。眼中大,上位。口斜裂,上頜骨末端可達眼中部下方,雌魚口裂稍大於雄魚。無鬚。體被中大型的圓鱗;側線完全而向下彎曲,側線鱗數48-55;背鰭前鱗24-27。各鰭均無硬棘,背鰭軟條3(不分枝軟條)+ 7(分枝軟條);臀鰭3(不分枝軟條)+ 9(分枝軟條);腹鰭 1(不分枝軟條)+7(分枝軟條);成熟雄魚的臀鰭末端游離呈條狀。體背側灰綠色,體側及腹側銀白。雄魚體側的有10條具藍綠色光澤之橫帶,幼魚及雌魚不顯。繁殖期時,雄魚有追星出現。
- 棲所生態:初級淡水魚。喜好棲息於水流較緩的潭區或淺灘。幼魚為雜食性,以藻類、水生昆蟲及有機碎屑為食;成魚為偏肉食性,以水生昆蟲、小魚及小蝦等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台灣的特有種,原產於除花東兩地外之河川及溪流中,近來因被放流而普遍分佈於花東各大河中。
- 漁業利用:為台灣河川最主要的溪釣種類之一。食用魚,油炸或紅燒皆宜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96_035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(陳及方, 1999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