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貝氏銀眼鯛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;背側隆起成弧形;體高少於標準體長之36﹪。頭中長。吻略突出。口大,端位,口裂水平;頦部有肉質長鬚一對;上下頜、鋤骨及顎骨具絨毛齒帶。鰓裂大,左右鰓膜不連接,並在喉峽部游離;前鰓蓋骨有鋸齒緣。體被櫛鱗,頰部、鰓蓋及下頜亦具鱗,尾鰭前緣具棘狀鱗;側線鱗數31-35;側線上鱗列數19-11。背鰭單一,具IV-VI硬棘,27-31軟條;胸鰭14-19軟條;臀鰭具III-V 硬棘,14-17軟條;腹鰭無真正硬棘,僅具1棘化軟條及6分叉軟條;尾鰭叉形。體背側灰白色,腹面銀白色。各鰭灰白色至白色,背鰭軟條部前方暗褐色。
- 棲所生態:為深海產中小型魚,棲息於沿岸較深泥砂底海域,一般棲息深度在18-520公尺左右。屬肉食性魚類,以甲殼類及其他小型魚類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東非,東至夏威夷,北至日本,南至澳洲。台灣西南部、東北及小琉球海域有產。
- 漁業利用:一般均由拖網漁船所捕獲,無固定漁期。其肉含脂質量高且味美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貝氏銀眼鯛
- 學名:Polymixia berndti
- 台灣俗名:銀眼鯛
- 大陸名:短鬚鬚鰃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;背側隆起成弧形;體高少於標準體長之36﹪。頭中長。吻略突出。口大,端位,口裂水平;頦部有肉質長鬚一對;上下頜、鋤骨及顎骨具絨毛齒帶。鰓裂大,左右鰓膜不連接,並在喉峽部游離;前鰓蓋骨有鋸齒緣。體被櫛鱗,頰部、鰓蓋及下頜亦具鱗,尾鰭前緣具棘狀鱗;側線鱗數31-35;側線上鱗列數19-11。背鰭單一,具IV-VI硬棘,27-31軟條;胸鰭14-19軟條;臀鰭具III-V 硬棘,14-17軟條;腹鰭無真正硬棘,僅具1棘化軟條及6分叉軟條;尾鰭叉形。體背側灰白色,腹面銀白色。各鰭灰白色至白色,背鰭軟條部前方暗褐色。
- 棲所生態:為深海產中小型魚,棲息於沿岸較深泥砂底海域,一般棲息深度在18-520公尺左右。屬肉食性魚類,以甲殼類及其他小型魚類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東非,東至夏威夷,北至日本,南至澳洲。台灣西南部、東北及小琉球海域有產。
- 漁業利用:一般均由拖網漁船所捕獲,無固定漁期。其肉含脂質量高且味美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194_001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Fishes of Japan(Nakabo, 2002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