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黑邊鼬魚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圓而延長,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。鰓蓋骨和前鰓蓋骨上,沒有任何的硬棘。頭部沒有鱗片,身體上的鱗片比較長,鱗片間的排列相互成直角。背鰭和臀鰭延伸至尾鰭部相癒合在一起;腹鰭為2枚前端相連的鰭條;胸鰭及尾鰭末端圓鈍。體呈淡棕色,上面散佈有許多細小的淺黃色斑點。背鰭和臀鰭透明,外緣顏色較深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環境,大約在200公尺左右深度的水層中,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,由日本至台灣海域。台灣分佈於東北部、西南部及小琉球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因為較少見,所以就算一般漁民撈獲,也只是棄置於下雜魚堆中,除了學術研究之外,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黑邊鼬魚
- 學名:Ophidion muraenolepis
- 台灣俗名:鼬魚
- 大陸名:黑邊鼬魚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圓而延長,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。鰓蓋骨和前鰓蓋骨上,沒有任何的硬棘。頭部沒有鱗片,身體上的鱗片比較長,鱗片間的排列相互成直角。背鰭和臀鰭延伸至尾鰭部相癒合在一起;腹鰭為2枚前端相連的鰭條;胸鰭及尾鰭末端圓鈍。體呈淡棕色,上面散佈有許多細小的淺黃色斑點。背鰭和臀鰭透明,外緣顏色較深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環境,大約在200公尺左右深度的水層中,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,由日本至台灣海域。台灣分佈於東北部、西南部及小琉球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因為較少見,所以就算一般漁民撈獲,也只是棄置於下雜魚堆中,除了學術研究之外,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199_009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Fishes of the families Ophidiidae and Bythitidae from Taiwan. Bull. Inst. Zool. Acad. Sin. (Taipei) v. 30 (no. 1): 9-18(Chen & Shao, 1991 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