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品瀏覽

中文名:斑紋光躄魚

描述 :

  • 型態特徵:體側扁,卵圓形,腹部膨大,尾柄明顯。頭高大,頭背緣陡斜。吻短。眼小。口裂大,下頜突出;上下頜、鋤骨及顎骨均具齒。鰓孔小。體裸出或被微細單棘。背鰭兩個,具III棘,第I背鰭特化為吻觸手,且位於吻部,其長較第II硬棘短,末端具釣餌(Esca),吻觸手光滑,釣餌呈球狀而有成束之絲狀物,第 II硬棘位於第 I硬棘方受方,第III硬棘短,部份埋於皮下;第二背鰭長,具軟條11-13;臀鰭具軟條6-8;腹鰭顯然短於胸鰭;胸鰭軟條9-11;尾鰭圓形。體灰白至黃褐色,散佈有黑色蠕紋或斑點。
  • 棲所生態:淺海珊湖礁區底棲魚類,棲息深度在0-11公尺間,常被發現於隱身在漂游物或海藻叢中。利用吻觸手頂端的衍生物-釣餌(Esca)及配合極具保護色作用的身體,可吸引別種小魚來覓食,然後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。所產之卵,形成絲狀團狀,具有漂浮力。
  • 地理分佈:廣泛分佈於世界三大洋之溫暖水域。台灣各地沿海均有分佈。
  • 漁業利用:魚體小型,除學術研究外,不具食用價值。或有人將其展示供人觀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