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品瀏覽

中文名:梵氏巨棘角鮟鱇

描述 :

  • 型態特徵:身體延長,體型較其他科別大(角鮟鱇科及鞭冠鮟鱇科除外),略為側扁;頭部佔身體比例小,約35%SL以下;吻觸手基部位於吻端。變態之雌魚與其他種類的差異在於吻觸手短於120 %SL;餌球延長,長有細棘及具有暗色素的末端延長部分,通常餌球及末端延長表面長有黑色乳突;吻觸手後端基底有一對小分支;下頜牙齒相對較長,排列成三列;尾鰭長度小於45%SL。吻觸手長度具變化性,與體長無相關;餌球亦具有相當之多樣性,在發光部位無色素分佈,餌球及餌球末端延長皆有皮棘及黑色的扁平狀乳突。餌球後端基底緊鄰在一起的小分支末端通常無色素。上頜齒數隨體長而增加,小型標本齒數為2-8,大型魚體齒數為22-53;最長上頜齒約為1.0-1.8 %SL;下頜齒數量32-66;下頜齒可分為三列內部列(inter series)、中列(median series)及外列(external series);背鰭鰭條6;臀鰭鰭條5-6;胸鰭鰭條17-18;尾鰭鰭條8;不具腹鰭;尾鰭分成上下兩部分,中央分叉達尾柄基部,鰭條間連結膜無色素。
  •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光線微弱或無光線之深海區;幼魚為漂浮性,生活在食物豐富的海洋上層水域;變態期後的魚種則生活在遠洋深海中層或深層水域。
  • 地理分佈:廣泛分佈於世界三大洋。台灣分佈於東北部海域。
  • 漁業利用:少見魚類,除學術研究外,無經濟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