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鱷形叉尾鶴鱵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幾乎呈圓柱形,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;頭蓋骨背側之中央溝發育不良。尾柄有側隆起稜,幾成四方形。上頜平直,兩間無縫隙;下頜之末端無斧狀突出物;主上頜骨之下緣於嘴角處完全被眼前骨所腹蓋。鱗細小,側線沿腹緣縱走,達尾鰭基底,在尾柄處向體中央上昇,並形成隆起稜。無鰓耙。背鰭與臀鰭對在,兩者前方鰭條延長,且背鰭之後方鰭條亦較延長,背鰭軟條數21-25,臀鰭軟條數19-22;腹鰭基底位於眼前緣與尾鰭基底間距中央之略前方;尾鰭因中央鰭條突出而呈雙凹形,其下葉較延長。體背藍綠色,體側銀白色。體側中央具一藍黑色橫帶。共有2亞種,另一亞種為分佈於東太平洋及大西洋之T. c. fodiator。
- 棲所生態:大洋性魚類,常出現於沿岸,包括潟湖及礁區。經常成群在水表層活動,屬掠食性魚類,以表層活動之小魚為食,牙齒銳利,因此釣魚者如釣上此魚必須小心取魚,以免被其咬傷手指。
- 地理分佈:廣泛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。台灣四周海域亦均可見。
- 漁業利用:漁期以夏季較盛,可利用流刺網、定置網、手投網、釣具等漁法捕獲,身體上常有寄生蟲,因此最好熟食,可用碳烤等方法食用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鱷形叉尾鶴鱵
- 學名:Tylosurus crocodilus crocodilus
- 台灣俗名:青旗、學仔、白天青旗
- 大陸名:鱷形圓頜針魚
著作者 :
- 命名者:(Peron & Lesueur, 1821)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幾乎呈圓柱形,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;頭蓋骨背側之中央溝發育不良。尾柄有側隆起稜,幾成四方形。上頜平直,兩間無縫隙;下頜之末端無斧狀突出物;主上頜骨之下緣於嘴角處完全被眼前骨所腹蓋。鱗細小,側線沿腹緣縱走,達尾鰭基底,在尾柄處向體中央上昇,並形成隆起稜。無鰓耙。背鰭與臀鰭對在,兩者前方鰭條延長,且背鰭之後方鰭條亦較延長,背鰭軟條數21-25,臀鰭軟條數19-22;腹鰭基底位於眼前緣與尾鰭基底間距中央之略前方;尾鰭因中央鰭條突出而呈雙凹形,其下葉較延長。體背藍綠色,體側銀白色。體側中央具一藍黑色橫帶。共有2亞種,另一亞種為分佈於東太平洋及大西洋之T. c. fodiator。
- 棲所生態:大洋性魚類,常出現於沿岸,包括潟湖及礁區。經常成群在水表層活動,屬掠食性魚類,以表層活動之小魚為食,牙齒銳利,因此釣魚者如釣上此魚必須小心取魚,以免被其咬傷手指。
- 地理分佈:廣泛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。台灣四周海域亦均可見。
- 漁業利用:漁期以夏季較盛,可利用流刺網、定置網、手投網、釣具等漁法捕獲,身體上常有寄生蟲,因此最好熟食,可用碳烤等方法食用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242_007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, Vol.4(FAO,1999);Fish of Japan(Nakabo, 2002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