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異鰭鱵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略側扁,標準體長為頭長之3.6-4.2倍,為體高之7.1-8.4倍。鼻乳突長而尖,且高聳突出於鼻孔,其長超過眼徑之1/2。下頜遠較上頜突出,喙長大於為頭長,標準體長為喙長之2.5-2.9倍;上頜短小,呈三角形,三角形之長略大於其寬,被鱗。第一鰓弓上鰓耙14-19。背前鱗27-33。鰾為單室型。背鰭與臀鰭對在,後位,背鰭具11-12軟條;臀鰭短小,臀鰭具10-13軟條,其起點在背鰭第4-5軟條之下方,雄魚臀鰭之第6-7鰭條特化成羽狀,其長較前後方各鰭條為長,但不達尾鰭基底;胸鰭小於頭長;腹鰭短小,後位,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起點之1.4-1.5倍;尾鰭鈍圓形,下部鰭條稍突出。體背呈淺灰藍,腹部白色;上頜之背中線有一暗褐色縱帶,喙之前方黑色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沿岸、潟湖或港灣水域表層,成群洄游,可進入河口區及河川下游。以水層中的水生昆蟲為主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西起印度,東至新幾內亞,北至台灣,南至澳洲北部等水域。台灣分佈於南部及澎湖。
- 漁業利用:數量較少,偶為岸邊待袋網等固定漁具捕獲。可食用,但不具經濟價值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異鰭鱵
- 學名:Zenarchopterus buffonis
- 台灣俗名:補網師、水針
- 大陸名:異鱗鱵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略側扁,標準體長為頭長之3.6-4.2倍,為體高之7.1-8.4倍。鼻乳突長而尖,且高聳突出於鼻孔,其長超過眼徑之1/2。下頜遠較上頜突出,喙長大於為頭長,標準體長為喙長之2.5-2.9倍;上頜短小,呈三角形,三角形之長略大於其寬,被鱗。第一鰓弓上鰓耙14-19。背前鱗27-33。鰾為單室型。背鰭與臀鰭對在,後位,背鰭具11-12軟條;臀鰭短小,臀鰭具10-13軟條,其起點在背鰭第4-5軟條之下方,雄魚臀鰭之第6-7鰭條特化成羽狀,其長較前後方各鰭條為長,但不達尾鰭基底;胸鰭小於頭長;腹鰭短小,後位,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起點之1.4-1.5倍;尾鰭鈍圓形,下部鰭條稍突出。體背呈淺灰藍,腹部白色;上頜之背中線有一暗褐色縱帶,喙之前方黑色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沿岸、潟湖或港灣水域表層,成群洄游,可進入河口區及河川下游。以水層中的水生昆蟲為主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西起印度,東至新幾內亞,北至台灣,南至澳洲北部等水域。台灣分佈於南部及澎湖。
- 漁業利用:數量較少,偶為岸邊待袋網等固定漁具捕獲。可食用,但不具經濟價值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245_014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