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燈眼魚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。頭中大。前鰓蓋及鰓蓋骨均無棘。吻鈍,在眼前上方急轉而下,略呈垂直。眼大,眼下緣有小於眼經之大型發光器,並具控制發光器啟閉之構造。口大,斜裂,上頜末端不及眼後緣;上下頜齒細小,犬齒狀;鋤骨及顎骨無齒。第一鰓弓鰓耙數8-11 + 23-24 =32-34。體被細鱗;具幾近平直之側線,側線鱗無感覺孔;腹部鱗並不特別大,胸鰭基底至肛門前具稜狀鱗。兩個背鰭,皆具硬棘,鰭條數分別為V及I+14-15;臀鰭亦 具硬棘,鰭條數為II+10-11;尾鰭具17分枝之鰭條。體一致為黑褐色。各鰭稍淡,第二背鰭及臀鰭的基底及外側部位呈暗色;尾鰭上下葉中間部位呈暗色;除胸鰭外,餘鰭之外側部位亦呈暗色。
- 棲所生態:夜行性之魚種,白天躲藏於洞穴或陰暗處,晚上則棲息於陡坡的暗處或利用無月光的晚上出來覓食,以浮游動物為食。隨著成長,棲息深度越深,可達400公尺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西太平洋區,西起印尼,東至土木土群島,北至日本南部,南至澳洲。台灣產於蘭嶼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罕見之魚種,是水族展示常見種,無食用經濟價值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燈眼魚
- 學名:Anomalops katoptron
- 台灣俗名:燈眼魚、閃光魚
- 大陸名:燈頰鯛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。頭中大。前鰓蓋及鰓蓋骨均無棘。吻鈍,在眼前上方急轉而下,略呈垂直。眼大,眼下緣有小於眼經之大型發光器,並具控制發光器啟閉之構造。口大,斜裂,上頜末端不及眼後緣;上下頜齒細小,犬齒狀;鋤骨及顎骨無齒。第一鰓弓鰓耙數8-11 + 23-24 =32-34。體被細鱗;具幾近平直之側線,側線鱗無感覺孔;腹部鱗並不特別大,胸鰭基底至肛門前具稜狀鱗。兩個背鰭,皆具硬棘,鰭條數分別為V及I+14-15;臀鰭亦 具硬棘,鰭條數為II+10-11;尾鰭具17分枝之鰭條。體一致為黑褐色。各鰭稍淡,第二背鰭及臀鰭的基底及外側部位呈暗色;尾鰭上下葉中間部位呈暗色;除胸鰭外,餘鰭之外側部位亦呈暗色。
- 棲所生態:夜行性之魚種,白天躲藏於洞穴或陰暗處,晚上則棲息於陡坡的暗處或利用無月光的晚上出來覓食,以浮游動物為食。隨著成長,棲息深度越深,可達400公尺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西太平洋區,西起印尼,東至土木土群島,北至日本南部,南至澳洲。台灣產於蘭嶼海域。
- 漁業利用:罕見之魚種,是水族展示常見種,無食用經濟價值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265_001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, Vol.4(FAO,1999);Fishes of Japan(Nakabo, 2002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