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沈氏骨鱗魚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呈卵圓形,中等側扁。頭部具黏液囊,外露骨骼多有脊紋;鼻骨間的凹溝V字形。眼大。口端位,裂斜;主上頜骨長末端達眼後緣;頜骨、鋤骨及顎骨均有絨毛狀群齒。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;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。體被大型粗櫛鱗,後緣具小棘;側線完全,側線鱗數28-30,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3.5。鰓耙數6-7+11-13=19-20。背鰭連續,單一,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,具硬棘XII,軟條13;最後一棘稍長或等長於前一棘。臀鰭有硬棘 IV ,軟條11;胸鰭軟條 17;尾鰭深叉形。體淡紅色,無明顯之白色斑紋。
- 棲所生態:夜行性的魚種,白天躲在洞穴或礁巖下,晚上出來活動覓食,是深水型金鱗魚類。以底棲性的無脊椎動物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台灣的東北及西南部。
- 漁業利用:稀有種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沈氏骨鱗魚
- 學名:Ostichthys sheni
- 台灣俗名:金鱗甲、鐵甲兵、瀾公妾、鐵線婆
- 大陸名:沈氏骨鰃
著作者 :
- 命名者:Chen, Shao & Mok, 1990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呈卵圓形,中等側扁。頭部具黏液囊,外露骨骼多有脊紋;鼻骨間的凹溝V字形。眼大。口端位,裂斜;主上頜骨長末端達眼後緣;頜骨、鋤骨及顎骨均有絨毛狀群齒。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;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。體被大型粗櫛鱗,後緣具小棘;側線完全,側線鱗數28-30,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3.5。鰓耙數6-7+11-13=19-20。背鰭連續,單一,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,具硬棘XII,軟條13;最後一棘稍長或等長於前一棘。臀鰭有硬棘 IV ,軟條11;胸鰭軟條 17;尾鰭深叉形。體淡紅色,無明顯之白色斑紋。
- 棲所生態:夜行性的魚種,白天躲在洞穴或礁巖下,晚上出來活動覓食,是深水型金鱗魚類。以底棲性的無脊椎動物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台灣的東北及西南部。
- 漁業利用:稀有種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269_001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Fishbase(2008);Chen, J-P., K.-T. Shao and H-K Mok, 1990. A review of the myripristin fishes from Taiwan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.. Bull. Inst. Zool., Academia Sinica 29(4):249-264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