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布氏子簑鮋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。頭中大,無皮瓣,頭背棘稜發達;頂骨區具骨質突起,雄魚的寬短而大於雌魚。口中大,端位。下頜無鋸齒狀緣,不被有細鱗。背鰭連續,中央棘的長度約等長於體高,硬棘部鰭膜凹入而近基底,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,具硬棘 XIII,軟條 9;臀鰭基底稍短於背鰭軟條部的基底,具硬棘 III,軟條7;胸鰭寬長,具鰭條15-16,延伸至臀鰭基底後端,上部鰭條分枝;腹鰭胸位;尾鰭圓形。體淡紅色,體側有6條紅褐色橫紋;各鰭亦為淡紅色或淡色,胸鰭另具紅褐色點列橫帶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亞潮帶,棲息深度在110-152公尺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海域,包括日本南部到香港、印尼等附近海域。臺灣北部及東北部有分佈。
- 漁業利用:小型魚類,除學術研究外,不具經濟價值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布氏子簑鮋
- 學名:Ebosia bleekeri
- 台灣俗名:獅子魚
- 大陸名:布氏盔蓑鮋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。頭中大,無皮瓣,頭背棘稜發達;頂骨區具骨質突起,雄魚的寬短而大於雌魚。口中大,端位。下頜無鋸齒狀緣,不被有細鱗。背鰭連續,中央棘的長度約等長於體高,硬棘部鰭膜凹入而近基底,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,具硬棘 XIII,軟條 9;臀鰭基底稍短於背鰭軟條部的基底,具硬棘 III,軟條7;胸鰭寬長,具鰭條15-16,延伸至臀鰭基底後端,上部鰭條分枝;腹鰭胸位;尾鰭圓形。體淡紅色,體側有6條紅褐色橫紋;各鰭亦為淡紅色或淡色,胸鰭另具紅褐色點列橫帶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亞潮帶,棲息深度在110-152公尺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海域,包括日本南部到香港、印尼等附近海域。臺灣北部及東北部有分佈。
- 漁業利用:小型魚類,除學術研究外,不具經濟價值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291_008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Masuda, H., K. Amaoka, C. Araga, T. Uyeno and T. Yoshino, 1984.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. Vol. 1. Tokai University Press, Tokyo, Japan. 437 p. (text);Fishes of Japan(Nakabo, 2002);Fishbase(2008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