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鞍帶石斑魚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長橢圓形,側扁而非常粗壯,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.4-3.4倍。頭背部斜直;眶間區平坦或微凹陷。眼小,短於吻長。口大;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,兩側齒細尖,下頜幼時約2-3列,隨成長逐漸增多,可達15-16列。鰓耙數8-10+14-16。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,下緣光滑。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。體被細小櫛鱗;側線鱗孔數54-62;縱列鱗數95-105。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,無缺刻,具硬棘XI,軟條14-16;臀鰭硬棘III枚,軟條8;腹鰭腹位,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;胸鰭圓形,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,且長於腹鰭,但短於後眼眶長;尾鰭圓形。稚魚體呈黃色,具三塊不規則之黑色斑,隨著成長,黑色斑內散佈不規則之白或黃色斑點,以及各鰭具黑色斑點;大型成魚體呈暗褐色,各鰭色更暗些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沿岸礁區,亦會出現於河口區。通常被發現於洞穴或巖縫間。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非洲東岸、紅海,北至日本南部,南至澳洲西北部。台灣東北部海域有產。
- 漁業利用:高經濟性之食用魚,或用於水族館展示,已能人工繁殖。一般漁法以延繩網、魚槍及一支釣等捕獲。清蒸食用佳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鞍帶石斑魚
- 學名:Epinephelus lanceolatus
- 台灣俗名:龍膽石斑、過魚、槍頭石斑魚、倒吞鱟、鴛鴦鱠
- 大陸名:鞍帶石斑魚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長橢圓形,側扁而非常粗壯,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.4-3.4倍。頭背部斜直;眶間區平坦或微凹陷。眼小,短於吻長。口大;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,兩側齒細尖,下頜幼時約2-3列,隨成長逐漸增多,可達15-16列。鰓耙數8-10+14-16。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,下緣光滑。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。體被細小櫛鱗;側線鱗孔數54-62;縱列鱗數95-105。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,無缺刻,具硬棘XI,軟條14-16;臀鰭硬棘III枚,軟條8;腹鰭腹位,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;胸鰭圓形,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,且長於腹鰭,但短於後眼眶長;尾鰭圓形。稚魚體呈黃色,具三塊不規則之黑色斑,隨著成長,黑色斑內散佈不規則之白或黃色斑點,以及各鰭具黑色斑點;大型成魚體呈暗褐色,各鰭色更暗些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沿岸礁區,亦會出現於河口區。通常被發現於洞穴或巖縫間。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非洲東岸、紅海,北至日本南部,南至澳洲西北部。台灣東北部海域有產。
- 漁業利用:高經濟性之食用魚,或用於水族館展示,已能人工繁殖。一般漁法以延繩網、魚槍及一支釣等捕獲。清蒸食用佳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320_044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Shao & Kuo (1999);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(Randall et al.,1990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