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橫斑刺鰓鮨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碩壯,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.9-3.9倍。頭中大。口大;下頜側邊具小犬齒。鰓耙數8-9+15,隨成長而漸退化。前鰓蓋骨邊緣圓形,具3根棘,唯埋入皮下,下緣稍具鋸齒;鰓蓋骨具3扁平棘,上下二棘被皮膚覆蓋。體被細小櫛鱗;側線鱗數83-97。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,鰭棘部明顯短於軟條部,具硬棘VIII,軟條10-12;臀鰭硬棘III枚,細弱而可動,軟條8;腹鰭腹位,末端延伸遠不及肛門開口;胸鰭圓形,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,鰭條 17-18;尾鰭內凹形。兩種色相,體具五條黑色橫帶;或有甚多小藍點散在,橫帶有或無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的潟湖及面海的礁區,亦常出現於水道及外礁斜坡。生性兇猛,極為貪食,以魚類為主要食物,偶捕食甲殼類。繁殖期時會迴游短距離而聚集於1-2個礁區產卵;為浮性卵。幼魚底棲性,警覺性高,主要棲息於珊瑚碎屑堆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非洲東部,東至土木土群島,北至日本南部,南至澳洲。台灣南部、東北部及綠島海域均有。
- 漁業利用:常見之食用魚,一般漁法以一支釣,魚槍或設魚籠等捕獲。清蒸、煮湯或紅燒皆味美。因食物鰱之故,可能含有熱帶海魚毒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橫斑刺鰓鮨
- 學名:Plectropomus laevis
- 台灣俗名:鱠、過魚、石斑、黑條
- 大陸名:黑鞍鰓棘鱸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碩壯,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.9-3.9倍。頭中大。口大;下頜側邊具小犬齒。鰓耙數8-9+15,隨成長而漸退化。前鰓蓋骨邊緣圓形,具3根棘,唯埋入皮下,下緣稍具鋸齒;鰓蓋骨具3扁平棘,上下二棘被皮膚覆蓋。體被細小櫛鱗;側線鱗數83-97。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,鰭棘部明顯短於軟條部,具硬棘VIII,軟條10-12;臀鰭硬棘III枚,細弱而可動,軟條8;腹鰭腹位,末端延伸遠不及肛門開口;胸鰭圓形,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,鰭條 17-18;尾鰭內凹形。兩種色相,體具五條黑色橫帶;或有甚多小藍點散在,橫帶有或無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的潟湖及面海的礁區,亦常出現於水道及外礁斜坡。生性兇猛,極為貪食,以魚類為主要食物,偶捕食甲殼類。繁殖期時會迴游短距離而聚集於1-2個礁區產卵;為浮性卵。幼魚底棲性,警覺性高,主要棲息於珊瑚碎屑堆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非洲東部,東至土木土群島,北至日本南部,南至澳洲。台灣南部、東北部及綠島海域均有。
- 漁業利用:常見之食用魚,一般漁法以一支釣,魚槍或設魚籠等捕獲。清蒸、煮湯或紅燒皆味美。因食物鰱之故,可能含有熱帶海魚毒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320_084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