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針鰭銀寶魚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。頭中大。吻短;唇厚。眼中大。口端位,斜裂;上頜骨向後達眼後方。體前部除頭、頸、腹鰭前及胸鰭基均無鱗外,其餘均具圓鱗,體後部則具櫛鱗,鱗片末端延長,呈矛狀,而無櫛棘;具有側線2條,上方側線沿背緣延伸至背鰭基底末端,中央側線由肛門附近上方延伸至尾鰭中央鰭條基底。背鰭單一,硬棘部鰭膜間具淺刻,具硬棘XX,軟條2;臀鰭具硬棘XI,軟條2;胸鰭圓形;腹鰭稍延長;尾鰭圓形。福馬林標本,體呈暗色,鰓蓋較淡,上頜後部及鰓被架膜具許多小黑色素胞,頭背部由背鰭起點至下唇,有一不顯之白帶。背、臀鰭色深,鰭條末端色淡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區。穴居性,且魚體小型,行動極為隱密,不易觀察其生活習性。肉食性,以無脊椎動物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僅分佈於中西太平洋區,即菲律賓之北部,台灣可能也有,需再確認。
- 漁業利用:小型魚類,不具食用價值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針鰭銀寶魚
- 學名:Beliops batanensis
- 台灣俗名:銀寶魚、黑七夕魚
- 大陸名:針鰭鮗
著作者 :
- 命名者:Smith-Vaniz & Johnson, 1990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。頭中大。吻短;唇厚。眼中大。口端位,斜裂;上頜骨向後達眼後方。體前部除頭、頸、腹鰭前及胸鰭基均無鱗外,其餘均具圓鱗,體後部則具櫛鱗,鱗片末端延長,呈矛狀,而無櫛棘;具有側線2條,上方側線沿背緣延伸至背鰭基底末端,中央側線由肛門附近上方延伸至尾鰭中央鰭條基底。背鰭單一,硬棘部鰭膜間具淺刻,具硬棘XX,軟條2;臀鰭具硬棘XI,軟條2;胸鰭圓形;腹鰭稍延長;尾鰭圓形。福馬林標本,體呈暗色,鰓蓋較淡,上頜後部及鰓被架膜具許多小黑色素胞,頭背部由背鰭起點至下唇,有一不顯之白帶。背、臀鰭色深,鰭條末端色淡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區。穴居性,且魚體小型,行動極為隱密,不易觀察其生活習性。肉食性,以無脊椎動物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僅分佈於中西太平洋區,即菲律賓之北部,台灣可能也有,需再確認。
- 漁業利用:小型魚類,不具食用價值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325_004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, Vol.4(FAO,1999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