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品瀏覽

主要題名:台灣長史物_第16集

描述 :

  • 摘要/故事大綱:於彭自11歲起自我探索雕刻泥塑,由於興趣使然,13歲時便開始學習木刻版畫以及水彩畫,16歲隨陳亦耕老師畫室學習,並在服兵役後至全台各地寫生,22歲開始以售賣水彩、素描、水墨畫以及畫肖像維生,是台灣當時的第一位街頭畫家,期間隨張命首與許福能老師習皮影戲,26歲赴中國大陸,遊遍大江南北創作自己獨特畫作,30歲時成立「雙溪閣藝術中心」,致力文化交流,並組成「皮影偶戲小劇場」,另開設陶藝工作坊;40歲後於彭開始頻繁進入中國大陸,其間寄居上海長達三年,這段期間除了體悟上海城市風華之外,遊遍中國南北山水,除跨蘇杭江浙一帶外,更遊廣西五台山、北嶽衡山、雲南麗江、桂林…等,這行萬里路的過程中讓於彭的畫作更為精進,讓他的山水畫已走到登峰自我的境界。於彭的畫作,除經常在台灣、香港及歐美展出外,並收藏於全球各大博物館、典藏中心、藝廊,也常見於國際蘇富比拍賣會。個性超然的於彭,本身非常愛喝紅酒、白酒,認為畫家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要超出自己的可能性,尋求不同的表現,而西洋畫家和中國畫家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洋畫家走的是極端風格,而中國畫家是古今一體,講究傳統;烹煮好吃的客家菜餚,喜愛邀請藝文界的人士到家中作客,唱上一首於彭自己有編寫的客家山歌「月光」,於彭自豪的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