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品瀏覽

中文名:日本鰻

描述 :

  •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呈蛇狀,尾部側扁。頭中大,呈鈍錐形。口大而開於吻端,微斜裂而達眼後緣下方;下頜略突出於上頜。背鰭和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,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;背鰭起點至臀鰭起點之距離短於頭長,且背鰭起點至肛門距離約為體長之9%;無腹鰭;胸鰭位於鰓蓋後方,略呈圓形。鱗片細小而埋藏於皮下。脊椎骨數為112-119。體表無任何花紋,體背部為深灰色而稍帶綠色,腹部則為白色。
  • 棲所生態:屬降河性洄游魚類,主要棲息於河川底層與洞穴中。夜行性,以魚蝦及其他大型底棲動物為食。亞洲國家包括台灣之日本鰻均來自同一產卵場,即Mariana島以西之北赤道洋流區 (15°N∼140°E) ,卵孵化為柳葉幼生 (leptocephali) 後,展開南北漂流2000公里,約百餘日後變態為鰻線 (elver),順黑潮海流北上,歷經30-50天游至菲律賓、台灣、大陸及日本東岸之河口溯河而上。
  • 地理分佈:廣泛分佈於日本北海道至菲律賓間的西太平洋淡水域,包括島嶼與亞洲大陸等注入太平洋的大、小河川溪流。台灣各河口區與其中、下游皆有其分佈。
  • 漁業利用:野生白鰻已不常見,市場所見之白鰻多為沿海撈捕之鰻線養殖而成的,為本省外銷主要魚種,以南部養殖較多。近年來鰻線數量日益減少,而有以歐洲鰻替代者。本種以燒烤、煮湯、紅燒食之,目前以加工製作蒲燒鰻較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