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鱸鰻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呈蛇狀,尾部側扁。頭中大,呈鈍錐形。口大而開於吻端,微斜裂而達眼後緣後下方;下頜略突出於上頜。背鰭和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,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;體型較粗短,頭長為背鰭起點至臀鰭起點距離之0.8-0.9倍;背鰭起點至肛門距離約為體長之16%,脊椎骨數為100-110。體背側為褐色佈滿不規則的黃綠色斑塊。腹部為乳白色。體長小於50公分的幼魚,尾部有一明顯的黑斑。
- 棲所生態:屬降河性洄游魚類,主要棲息於河流中、上游的底層或洞穴內。以魚類、蝦蟹等為食,亦偶而會爬行至陸地上攝食小型陸生動物,如蛙類。洄游至河口之鰻線約5-6cm,起初均躲藏在泥沼中,白天全身隱藏在泥地中,只有露出一個頭部呼吸,到了夜晚即游出覓食。在春末夏初時,已逐漸成長至10cm左右,身體已呈橄欖綠色,是時本省之雨季開始,下游之河水上漲,幼鰻即開始進行大規模之溯河。每隻鰻魚均有一定的勢力範圍,大都會固定在一個深潭洞穴定居。在河川中的生活達數年或十數年之久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東非、馬達加斯加島,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,北起日本,南至南太平洋,各類型的島嶼與大陸的河川溪流等淡水域皆有其分佈。台灣之河川皆有分佈,以東部較多。
- 漁業利用:本種在台灣已列為保育類魚類,目前市場上的鱸鰻多屬進口。本種常佐以中藥材燉煮食用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鱸鰻
- 學名:Anguilla marmorata
- 台灣俗名:花鰻、烏耳鰻
- 大陸名:花鰻鱺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而呈蛇狀,尾部側扁。頭中大,呈鈍錐形。口大而開於吻端,微斜裂而達眼後緣後下方;下頜略突出於上頜。背鰭和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,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;體型較粗短,頭長為背鰭起點至臀鰭起點距離之0.8-0.9倍;背鰭起點至肛門距離約為體長之16%,脊椎骨數為100-110。體背側為褐色佈滿不規則的黃綠色斑塊。腹部為乳白色。體長小於50公分的幼魚,尾部有一明顯的黑斑。
- 棲所生態:屬降河性洄游魚類,主要棲息於河流中、上游的底層或洞穴內。以魚類、蝦蟹等為食,亦偶而會爬行至陸地上攝食小型陸生動物,如蛙類。洄游至河口之鰻線約5-6cm,起初均躲藏在泥沼中,白天全身隱藏在泥地中,只有露出一個頭部呼吸,到了夜晚即游出覓食。在春末夏初時,已逐漸成長至10cm左右,身體已呈橄欖綠色,是時本省之雨季開始,下游之河水上漲,幼鰻即開始進行大規模之溯河。每隻鰻魚均有一定的勢力範圍,大都會固定在一個深潭洞穴定居。在河川中的生活達數年或十數年之久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東非、馬達加斯加島,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,北起日本,南至南太平洋,各類型的島嶼與大陸的河川溪流等淡水域皆有其分佈。台灣之河川皆有分佈,以東部較多。
- 漁業利用:本種在台灣已列為保育類魚類,目前市場上的鱸鰻多屬進口。本種常佐以中藥材燉煮食用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68_003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台灣常見魚介貝類圖說(下)-魚類(邵主編, 1995);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, Vol.3(FAO,1999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