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品瀏覽

中文名:黃鯽

描述 :

  • 型態特徵:體長而側扁,背緣隆突,腹緣自胸鰭部至肛門前,皆具銳利稜鱗。頭小而側扁。眼小,前側位。口大而斜,上頜稍長於下頜,不達鰓蓋骨末端;兩頜、鋤骨、顎骨及舌上均具細齒。體被圓鱗,鱗中大,易脫落,無側線;背鰭前方1棘狀稜鱗;胸、腹鰭的基部有腋鱗。背鰭短,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或略後,具軟條13-14;臀鰭低而長,具軟條50-56。胸鰭位低,第1軟條延長如絲;尾鰭叉形。體背側呈暗灰黃色,腹部銀白色略帶黃色。背鰭末端及尾鰭後緣灰黑色,其餘各鰭灰白色。以前所記載之黃鯽(Setipinna taty)為本種之誤鑑。
  • 棲所生態:近沿海洄游性魚類,常於河口域出現,具群游性。濾食性。
  •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(24°N∼8°S),西起孟加拉灣、泰國、爪哇,西至大陸,北至日本、韓國。台灣北部、西部、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。
  • 漁業利用:沿海常見之魚種,全年可產,中南部海域較多,主要漁法為近海拖網、流刺網,一般除鮮食外多曬成魚乾,或作為魚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