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高鼻海鰶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呈長卵圓形,側扁,腹緣具鋸齒狀的稜鱗,17-18+14-15個。頭中大。吻短而鈍突。眼側位,脂性眼瞼發達。口下位,平直;無齒;上頜突出於下領,上頜骨末端向下彎曲,向後延伸至眼前緣下方。鰓蓋光滑;前鰓蓋骨下支上方無三角形之肌肉。體被橢圓形圓鱗,鱗片後緣之具鋸齒狀,縱列鱗45-50;背鰭前不具中線鱗;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。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,具軟條15-16,末端軟條延長如絲;臀鰭起點於背鰭基底後方,具軟條20-24;腹鰭軟條8;尾鰭深叉。體背部綠褐色,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;鰓蓋後上方具一大黑斑,其後有數列黑色小點狀縱帶。背鰭、胸鰭、尾鰭淡黃色;餘鰭淡色。
- 棲所生態:為海洋性近沿海洄游小型魚類,亦常可發現於河口區產卵。有集群洄游之習性,並有強烈之趨光性產卵季在春夏之間,分批產卵,產卵後,魚群分散索餌。以矽藻、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由波斯灣、安達曼海、中南半島、南中國海到韓國。台灣西南部沿海較常見。
- 漁業利用:本種魚產量並不大,常混於底拖漁獲中,可生鮮、乾製或醃漬出售。中部地區喜以之煮湯食用,油炸亦甚美味。主要漁法為流刺網、圍網與拖網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高鼻海鰶
- 學名:Nematalosa nasus
- 台灣俗名:扁屏仔、油魚、黃腸魚、海鯽仔
- 大陸名:圓吻海鰶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呈長卵圓形,側扁,腹緣具鋸齒狀的稜鱗,17-18+14-15個。頭中大。吻短而鈍突。眼側位,脂性眼瞼發達。口下位,平直;無齒;上頜突出於下領,上頜骨末端向下彎曲,向後延伸至眼前緣下方。鰓蓋光滑;前鰓蓋骨下支上方無三角形之肌肉。體被橢圓形圓鱗,鱗片後緣之具鋸齒狀,縱列鱗45-50;背鰭前不具中線鱗;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。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,具軟條15-16,末端軟條延長如絲;臀鰭起點於背鰭基底後方,具軟條20-24;腹鰭軟條8;尾鰭深叉。體背部綠褐色,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;鰓蓋後上方具一大黑斑,其後有數列黑色小點狀縱帶。背鰭、胸鰭、尾鰭淡黃色;餘鰭淡色。
- 棲所生態:為海洋性近沿海洄游小型魚類,亦常可發現於河口區產卵。有集群洄游之習性,並有強烈之趨光性產卵季在春夏之間,分批產卵,產卵後,魚群分散索餌。以矽藻、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印度-西太平洋區,由波斯灣、安達曼海、中南半島、南中國海到韓國。台灣西南部沿海較常見。
- 漁業利用:本種魚產量並不大,常混於底拖漁獲中,可生鮮、乾製或醃漬出售。中部地區喜以之煮湯食用,油炸亦甚美味。主要漁法為流刺網、圍網與拖網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091_013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中國動物誌-鱘形目;海鰱目;鯡形目及鼠鱚目(張, 2001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