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光曲鼬魚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圓而延長,尾部則是側扁。頭部具薄的骨棘冠;在鰓蓋骨具有平坦而寬的弱棘。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,一直延伸至尾鰭部位,相癒合在一起;背鰭起點位於頭部鰓蓋上方,背鰭高冠鰭條數123-134;臀鰭起點位於背鰭鰭條第28-31間之下方,臀鰭總鰭條數90-108;腹鰭位於喉部,已經退化成2條延長絲狀;尾鰭鰭條數8-9。鰓耙數28-33。體背側、背鰭、尾鰭和臀鰭的顏色為淡褐色,腹部呈灰白色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水域,棲息深度在145-595公尺之間。肉食性,以底棲生物為主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西太平洋區,由日本至澳洲西北部之海域。台灣西南部及南部海域有產。
- 漁業利用:一般為底拖網、延繩釣等漁法捕獲。屬於罕見的魚類,除了學術研究之外,由於有些腥味,比較不受一般人喜愛,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,因此幾乎看不見市場販售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光曲鼬魚
- 學名:Glyptophidium lucidum
- 台灣俗名:鼬魚
- 大陸名:光曲鼬鳚
著作者 :
- 命名者:Smith & Radcliffe, 1913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圓而延長,尾部則是側扁。頭部具薄的骨棘冠;在鰓蓋骨具有平坦而寬的弱棘。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,一直延伸至尾鰭部位,相癒合在一起;背鰭起點位於頭部鰓蓋上方,背鰭高冠鰭條數123-134;臀鰭起點位於背鰭鰭條第28-31間之下方,臀鰭總鰭條數90-108;腹鰭位於喉部,已經退化成2條延長絲狀;尾鰭鰭條數8-9。鰓耙數28-33。體背側、背鰭、尾鰭和臀鰭的顏色為淡褐色,腹部呈灰白色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水域,棲息深度在145-595公尺之間。肉食性,以底棲生物為主食。
- 地理分佈:分佈於西太平洋區,由日本至澳洲西北部之海域。台灣西南部及南部海域有產。
- 漁業利用:一般為底拖網、延繩釣等漁法捕獲。屬於罕見的魚類,除了學術研究之外,由於有些腥味,比較不受一般人喜愛,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,因此幾乎看不見市場販售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199_002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Fishes of Japan(Nakabo, 2002);Froese, R. and D. Pauly. Editors. 2004. FishBase. World Wide Web electronic publication. www.fishbase.org, version (04/2004).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