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杜氏下鱵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,橫斷面近正方形,標準體長為頭長之4.3-4.8倍,為體高之8.1-10.6倍。鼻孔突不呈絲狀。下頜延長成喙狀,頭長為喙長之0.95-1.4倍;上頜短小,其頂部呈三角形,被鱗,三角形之長為寬之0.6-0.9倍。眼前溝呈T形,具向後分支。眼徑為眼前骨長之1.7-2.2倍;具眶前脊。上下頜具細小三峰齒。第一鰓弓上鰓耙33-47(通常為38-43)。體被圓鱗;側線位低,於胸鰭基底下方具一向上分支,向上延伸至胸鰭基底;背前鱗37-44(通常為38-41)。鰾為單室型。背鰭與臀鰭對在,後位,臀鰭起點在背鰭第2-5軟條之下方,背鰭具15-16軟條,臀鰭具14-15軟條;胸鰭較短,標準體長為胸鰭長之7.2-8.2倍;腹鰭短小,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基底之1.05-1.30倍;尾鰭深開叉,下葉長於上葉。體背呈淺灰藍,腹部白色,體側中間有一條銀白色縱帶,無垂直暗斑;喙為黑色,前端具明亮之橘紅色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沿岸礁區、潟湖或島嶼四周較乾淨的水域表層,成群洄游。以水層中的浮游動物為主食。
- 地理分佈:主要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塞昔爾,東至土木土群島,北至日本,南至澳洲北部等水域。台灣各清澈水域皆可發現。
- 漁業利用:可利用流刺網、圍網、定置網等漁法捕獲。成魚肉質味美,用油煎食味道不錯,鹽漬亦可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杜氏下鱵
- 學名:Hyporhamphus dussumieri
- 台灣俗名:補網師、水針
- 大陸名:杜氏下鱵魚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,橫斷面近正方形,標準體長為頭長之4.3-4.8倍,為體高之8.1-10.6倍。鼻孔突不呈絲狀。下頜延長成喙狀,頭長為喙長之0.95-1.4倍;上頜短小,其頂部呈三角形,被鱗,三角形之長為寬之0.6-0.9倍。眼前溝呈T形,具向後分支。眼徑為眼前骨長之1.7-2.2倍;具眶前脊。上下頜具細小三峰齒。第一鰓弓上鰓耙33-47(通常為38-43)。體被圓鱗;側線位低,於胸鰭基底下方具一向上分支,向上延伸至胸鰭基底;背前鱗37-44(通常為38-41)。鰾為單室型。背鰭與臀鰭對在,後位,臀鰭起點在背鰭第2-5軟條之下方,背鰭具15-16軟條,臀鰭具14-15軟條;胸鰭較短,標準體長為胸鰭長之7.2-8.2倍;腹鰭短小,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基底之1.05-1.30倍;尾鰭深開叉,下葉長於上葉。體背呈淺灰藍,腹部白色,體側中間有一條銀白色縱帶,無垂直暗斑;喙為黑色,前端具明亮之橘紅色。
- 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沿岸礁區、潟湖或島嶼四周較乾淨的水域表層,成群洄游。以水層中的浮游動物為主食。
- 地理分佈:主要分佈於印度-太平洋區,西起塞昔爾,東至土木土群島,北至日本,南至澳洲北部等水域。台灣各清澈水域皆可發現。
- 漁業利用:可利用流刺網、圍網、定置網等漁法捕獲。成魚肉質味美,用油煎食味道不錯,鹽漬亦可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245_004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, Vol.4(FAO,1999);Fishes of Japan(Nakabo, 2002)
管理權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