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茉莉花鱂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前部略呈楔狀,後部側扁。雌魚的腹部膨大而圓突。頭部中大,吻短。眼大,側位;眼間區及吻背平直且較寬。口斜裂,前部平直,末端未達眼前部的下方。體被有中大型的圓鱗;縱列鱗25-29。背鰭的基底長,鰭條數12-16,雄魚的鰭較高,如立帆狀,約為雌魚的2倍,末端可超過尾鰭的基部;雄魚的臀鰭特化成交接器,雌魚正常,鰭條數7-9;尾鰭呈圓截形。體色變異大,一般體背呈暗橄欖綠,體側淡黃色、綠色或褐色,腹部銀白。體側具有7-9列黑褐色或黃褐色的矩形點狀縱線;帆狀背鰭的下半部具有4-6列蠕紋狀的縱線,中部則具短橫紋或斷裂成點狀橫紋,上半部則為點狀紋。尾鰭基部或前半部有深色細點;其餘各鰭呈灰白略透明。
- 棲所生態:棲地多樣化,舉凡淡水流域、湖沼、溝渠,溪河下游的緩流區及沼澤、田渠等棲所,也出現在河口的半鹹淡水域,甚至沿岸海域。耐污能力強,能在低溶氧的水域下存活。主要以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原產於北美洲的加州北部至墨西哥等地,因做觀賞用魚而引入台灣,現已繁衍分佈於台灣西南部河口區及河川下游。
- 漁業利用:普遍受歡迎的小型觀賞魚類,在人工培育下,已衍生出多樣的品系。
題名 :
- 中文名:茉莉花鱂
- 學名:Poecilia latipinna
- 台灣俗名:摩利魚、摩麗、茉莉、胎鱂
- 大陸名:茉莉花鱂
著作者 :
主題 :
描述 :
- 型態特徵:體延長,前部略呈楔狀,後部側扁。雌魚的腹部膨大而圓突。頭部中大,吻短。眼大,側位;眼間區及吻背平直且較寬。口斜裂,前部平直,末端未達眼前部的下方。體被有中大型的圓鱗;縱列鱗25-29。背鰭的基底長,鰭條數12-16,雄魚的鰭較高,如立帆狀,約為雌魚的2倍,末端可超過尾鰭的基部;雄魚的臀鰭特化成交接器,雌魚正常,鰭條數7-9;尾鰭呈圓截形。體色變異大,一般體背呈暗橄欖綠,體側淡黃色、綠色或褐色,腹部銀白。體側具有7-9列黑褐色或黃褐色的矩形點狀縱線;帆狀背鰭的下半部具有4-6列蠕紋狀的縱線,中部則具短橫紋或斷裂成點狀橫紋,上半部則為點狀紋。尾鰭基部或前半部有深色細點;其餘各鰭呈灰白略透明。
- 棲所生態:棲地多樣化,舉凡淡水流域、湖沼、溝渠,溪河下游的緩流區及沼澤、田渠等棲所,也出現在河口的半鹹淡水域,甚至沿岸海域。耐污能力強,能在低溶氧的水域下存活。主要以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。
- 地理分佈:原產於北美洲的加州北部至墨西哥等地,因做觀賞用魚而引入台灣,現已繁衍分佈於台灣西南部河口區及河川下游。
- 漁業利用:普遍受歡迎的小型觀賞魚類,在人工培育下,已衍生出多樣的品系。
出版者 :
日期 :
資料類型 :
資料識別 :
- 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251_002
來源 :
- 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-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 :
關聯 :
- Handbook of tropical aquqrium fishes(Axelrod et Schultz, 1990);台灣觀賞魚(潘等, 1990);Fishbase(2003)
管理權 :